“我們什麼都沒有,隻有自己努力。”這是我院院大二學生李強(化名)的一句座右銘。李強從2011年進入紡大之後便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到目前為止,他同時經營旅遊、租車、網站、票務、數碼、教育等十餘個項目,擁有十餘支工作團隊,分别負責不同的項目,在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100多所湖北省高校内都建立了自己的業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内做出了年薪二十萬的成績。對于一個普通的大二學生來說,能有如此成績實非易事,那麼李強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武漢市大學生春秋遊業務是李強的主要項目之一,于2012年2月開始創辦。他用自己掙的錢來投資,每天自己到處跑業務,利用廣闊的人脈和現有的資源,看準商機大膽投資,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内成功在武漢市60多所高校同時展開業務。李強說:“我們與武漢市二十餘家旅行社和車隊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系,與武漢周邊十幾個景區展開一對一合作,培養高校的旅遊代理達400餘人,提供學生兼職導遊職位40多個,現在累計出團已經有四百餘個。除了旅遊代理以外,我的每一個項目都在武漢市各大高校開展,并在這些學校招聘學生做負責人,現在跟我一起做事的主要負責人有60多人,幹事1300人左右。”
“我從高中開始就做過許多兼職,開網店、做銷售、搬磚頭,凡是能掙到錢的工作我幾乎都幹過。我從小就夢想着能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所以我才想接觸不同的工作,這樣才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積累不同的經驗,結交不同的人。”在談到他的創業曆程時,李強這樣說:“在進入大學之後的一個月裡,我幾乎逛遍了武漢的每一個角落,了解這個城市的特點,從十月份起正式開始了創業。剛開始自己尋找商機和觀察市場,我覺得自行車租賃在本校還有很大的市場,因此決定從辦自行車行開始。剛開始的時候,确實感到很累,但我不會半路收手,就這樣慢慢地挺過來了,其實創業并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開辦租車行同時兼營賣車,李強每月除了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費之外,還能有一些小積蓄,用這些積蓄投資更多的項目,錢也越掙越多。粗略統計李強每年做旅遊大概收入八九萬,做教育招生大概收入七八萬,賣數碼産品大概收入兩三萬,租車賣車和做網站一年大概兩萬多,加上經常組織一些活動以及中介費用一兩萬,目前的年收入已超過20萬大關。
他表示,每一個項目都有它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合理的分配時間,在一個項目的淡季投入到另一個項目中去,就可以在一年四季都有事可做。
會計學院大二的學生王冰(化名)是李強團隊的一個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機會”是李強的獨特經營方式之一,長期招聘學生代理,有意願者即可加入,不想做了随時可以離開,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在李強的團隊之中能力較強的人會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可以将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還可以拿到不錯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