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校友故事】徐廷光:不忘初心、不改初衷、永遠奮進

來源:永利官网     發布時間:2024-04-11    作者:永利官网    點擊次數:

1997年9月,我人生第一次乘坐火車,咔咔哒哒的走了25個小時,從山東的青島到了武漢;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遠離家鄉,開啟了青年路上的獨立思考和獨自奮進。從此,我的人生,隻能依靠我自己。

不甘後的不屈、忐忑中的興奮、昂揚着的激情,是我當時全部的情緒。我迫不及待想要投入到人生這個新階段,在這個過程和結果都可以努力創造的環境裡;我告訴自己:我,要做這個學校裡最出色的學生!

就是這麼一個信念,開始了我在團委領導下的學生幹部的工作,也和羅錦銀書記、肖迪明老師和蔣岚老師結下了這一生最為深沉的師生緣。

“冷豔”的姐姐蔣岚老師

入校不久,團委主辦的一次以新生為主體的大會,在南湖校區主樓階梯教室T101召開;當大家還在熙熙攘攘的時候,蔣老師走進了教室大門;那一瞬間,教室裡安靜了下來:這個女孩,太美了!那份淡淡的冷豔,對于我們這群剛從高中解脫出來的大男孩來說,有精神瞬間真空的殺傷力;那是一種成熟,是一種冷之豔、豔之美,是我們不曾想象過的容貌和氣質。蔣老師出現在那裡,那種美,就那麼立體的、層次豐富的展現出來。“我想在蔣老師身邊工作”,這成了我當時最直接的想法。

因為一些機緣巧合,我在大一下學期成為了學校“經緯文學社”的社長,這是紡院到那時為止第一個在大一擔任學校重要社團社長的學生。文學社當時由校團委直接領導,主要負責人就是蔣岚老師;當我以新任社長的身份出現在蔣老師面前時,蔣老師驚訝的說“你在大一就當社長了?!”我當時的自豪,滿足了一個青年學生所有的期望。

上任之後的一個月,即要參加每年一屆的全省高校比拼的“武大櫻花詩賽”,每所學校都由校文學社發起、校廣播台配合;我把課堂外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這份大賽上,堅持在全校選拔優秀的作品,堅決杜絕“排外、擠壓”等不良風氣,同廣播台頻繁溝通朗誦和寫作之間的搭配;最終,我們取得了一名一等獎、三名二等獎、總獎牌數量占了1/6的史上最好成績;占據主場優勢的武大也僅僅比我們一個獎牌而已。

當我去團委辦公室把這個成績彙報給蔣老師的時候,蔣老師開心的合不攏嘴;誰也不會想到,在1998年,在這樣規模的文學比賽裡面,紡院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從那以後,蔣老師對我的信任不斷增加;在我從經緯文學社到團委記者站再到校學生會的過程中,蔣老師一直給與最大力度的支持。

我也終于,能夠極其頻繁的出現在蔣老師身邊,把那個一見驚豔的美女成變成了持續到現在的知心姐姐。

歲月流失,我們都會老去,容顔終将不再;但青年的那份心性,那份對“美”的渴求和那段路程上的陪伴、相惜和感動,一直在心,終生不忘。

“憨憨”的哥哥肖迪明老師

不知為何,肖老師近些年給我的印象,越來越有“憨厚”的感覺。也許是肖老師說話慢悠悠的節奏,也許是肖老師有點“憨憨”的五官,這種感覺,其實很貼心,有點回歸本真的味道;因為我們最初認識的時候,我們這些大一的學生,全都是憨憨的狀态。

在大二下學期,在我從文學社到了記者站之後,我明顯感覺到平台還是受限;我渴望有一個更大的舞台,能讓我見到更大的場面、做出更大規模的事情、發揮更大面積的影響力。校學生會,作為一所高校最高級别的學生組織,是我規劃中的下一站,在蔣老師的建議下,我找肖老師談了心,彙報了我的想法。肖老師非常周到的給我講了學生會的内部架構、具體運行等細節,問我有沒有明确的想法;然後,肖老師慢慢的給我說,“要不你來學生會擔任秘書長吧”。

就這樣,我完成了這個極其重大、最為重要的轉折。

空降到學生會,不可避免的遇到人事生疏等各種挑戰,肖老師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幫我做了溝通、疏導等各種工作,幫助我在最短時間内赢得了主席團的支持,我才得以快速展開相關工作。到大三上學期,學生會換屆,我在承前啟後的那半年,承擔了更重要的職責,在組織好學生會工作的同時,自己的視野、能力等都得到了相應提高。這段經曆,在我大學階段中最為重要;我作為一名學生,對自己的判斷和信心,擁有了最原始的素材支撐。

在後來,當我在畢業第六年就做了注冊資金20億元企業的分公司總經理的時候,我曾經對比過這兩個階段奮進的過程,何其相像!都是進校、進企第一天就樹立目标,都是要在所屬圈子裡做第一名的執着,都需要以超努力、高績效和強團隊為基本盤,都需要貴人相助和自己的一點“運氣”,然後,終于分别在入校3年和入企4年做到了。

在我人生的很多很多時間點裡,我都會想到肖老師那句慢悠悠的話“要不你來學生會擔任秘書長吧”。就因為那句話,我才有條件實現後續的系列提升,才可以讓我入校的目标 “我,要做這個學校裡最出色的學生!” 得到某種程度的實現,才可以讓一名青年對自己充滿着信心和鬥志,不斷的挑戰人生不同階段的各種目标。

那句話,立足于求學、延伸到工作,從青年成長到中年,始終銘記在心;肖老師給于的那份幫助,在我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永不敢忘。

“幹練”的家長羅錦銀書記

如果說同蔣老師和肖老師的相處,帶有明顯同齡人之間的“親切”和“随和”;那麼同羅書記之間的溝通,就是非常典型的“家長”般上對下的“嚴肅”和“幹練”。我們在羅書記身邊,比其他學生更早幾年感知到了“職場”氛圍;這也讓學生會幹部,在就業和融入職場這方面,多了很多珍貴經驗。

羅書記最早給我安排的一個工作,是在剛剛調任團委書記的那幾天,當時團省委主辦了一個活動,團委安排我和學生會主席兩人參會;出發之前,羅書記特意把我叫到辦公室,叮囑了一些事情,包括見到團省委的高級别領導該怎麼溝通等等。當時我有一種特别強烈的感覺:羅書記在教我怎麼在正式場面中觀察、說話、做事,這種教導是很正式的,是完全脫離學生環境進入到正式的社會場面;我感覺既新鮮又刺激,心潮澎湃、充滿渴望。

我記憶中,早期給羅書記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之一,應該有“趕着做信箋”,這事發生在去團省委開會後沒多久。當時第二天有一個團委主辦的全校的會議,但前一天下午才發現沒有了擺放在會議桌前的信箋;羅書記很生氣。羅書記是一個對工作要求極其嚴格、相當高标準的人,他不能忍受全校級的會議出現這麼明顯的瑕疵;但是已經快到下班時間,而且也隻有在漢陽膠印廠的一個電話,在99年年初那種通信、信息、交通、辦公都極不發達的情況下,隻有人到工廠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我自告奮勇的去處理這事,羅書記抱着“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态,告訴了我文字的字體、大小、間距等細節,讓我去了。

我暈車特别厲害,每次坐公交車兩站内就有很大反應;所以,從南湖校區到漢陽對我來說是多麼痛苦的一段路!而且因為時間緊,我也不能半途下車緩解一下。但不幸的是,趕到了膠印廠後,那邊工人已經下班了;我找工廠的人要了附近另外一個膠印廠的電話,又暈了一會後趕過去,結果也是下班。我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又着急又焦慮的對負責人說了這事對學校工作的重要、對我個人工作的重要,請求他幫着重開機器、把工人再叫回來;那人被我的争取打動,最終做了安排、幫我印刷了六本信箋,而且用的更好質量的紙張。

當我興奮壓到一切疲憊的趕回團委辦公室的時候,已是華燈初上,羅書記還在加班。我把六本帶着油墨香的信箋送到羅書記面前,羅書記掩飾不住的驚訝;當他翻了翻信箋,發現了這批信箋的質量更好,羅書記有了一些激動,連說好好好。到現在我還記得羅書記當時眼裡的發光,那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努力做出高質量工作的最大動力。

一直到現在,在我每一段人生曆程中,無論遇到多大的難關,我都會竭盡所能去克服困難、在幾無可能中創造哪怕一點一滴的可能性、然後實現“逆轉”;面對困境,永不退縮,永不屈服在自己面前。當我在正常環境中工作時,我則會想盡辦法去做出超越領導期望的工作;超越的部分,就是我們的增值點,也是赢得别人賞識的第一因素;當把對自己工作的高目标形成習慣時,加倍努力就是随之而來的自然而然的動作,并不會因為過多付出而覺得疲憊。

當我畢業離校的時候,羅書記語重心長的給我說了六個字“能寫、會說、肯幹”,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在每一個階段,我都把這六個字努力發揮到極緻;我會尋找和創造不同的機會,展現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優勢,不斷為自己加分。

到如今,我兒子也9周歲了;從他14年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開始了用文字記錄他的成長。我會把我人生成長路上的經曆、心得和感悟,從我的童年到青少年再到中年,不同階段的不同思想、行為,和他一一分享。對于這一代物質富足的孩子來說,這份文字,應該是更為珍貴的财富。

這份跨越時空的交流,這份文化的傳承和生命的交融,就來源于羅書記對我的諄諄教導。

今天,我特意回到母校,在南湖校區主樓找了一間教室,寫下這些文字。主樓變化很大,但當我靜靜坐在教室一角時,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變化。我打開電腦,每一行字的出現都伴随着二十多年前我在學生會時候的情景,冷豔的、憨憨的、幹練的,每一幅音容笑貌一幀一幀的浮現在我的眼前,立體、生動并傳神。其實,這麼多年,我們從未離開過,無論我們的足迹走到哪裡,我們對老師們的思念,那份刻在骨子裡面的情感,一直都留在母校的一草一木裡;無論我們擁有多大面積的辦公室,最懷念的,還是當年團委的辦公室、學生會的辦公室,那裡面的一桌一椅,有我們最初、最純、最真的感情。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此刻,坐在教室的我,還是學生會時候的我。


 徐廷光

   2023年11月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版權所有  ©   From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05003335号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電話:027-59363328 59367318 傳真:027-8780049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