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77779193永利官网在陽光校區7-513教室成功舉辦了第9期“崇德”學術沙龍活動。此次沙龍由6位學生擔任主講人,共同探讨了相關學術議題。學院還特别邀請了孫昳與何秀紅兩位老師擔任指導嘉賓,為同學們的發言進行點評和指導。

首先分享的是來自22級的何穎同學,介紹了論文《數字化導向、組織敏捷性與新産品開發績效——高管團隊異質性的調節效應》,本研究構建了數字化導向對NPD績效的影響機理模型,并進一步探讨組織敏捷性的中介作用以及高管團隊異質性的調節效應。接下來,來自22級的陳裕超同學分享了《綠色供應鍊整合、供應鍊敏捷性與企業環境績效:環境規制的調節效應》的相關内容,基于資源基礎觀和動态能力理論,通過對378家制造企業的大樣本調查,實證分析了綠色供應鍊整合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機制及其邊界條件。

第三位進行分享的是來自22級的肖麗同學,對“數字化能力、供應鍊韌性與企業運營績效:戰略匹配的調節效應”相關研究進行了講解,其研究基于動态能力理論,運用我國制造企業的大樣本問卷調查數據,實證分析了數字化能力對企業運營績效的影響機制及其邊界條件。随後,來自22級的周秀橋同學介紹了“組織柔性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績效的影響機制”的研究,該研究基于資源基礎和動态能力理論,實證分析了組織柔性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績效的影響,探讨了數字化轉型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競争強度的調節作用。

第五位分享者是22級的鄭昭雅同學,介紹了論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共享與供應鍊績效——制度複雜性的調節效應》,本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和制度複雜性理論,實證分析306家制造企業的樣本數據,探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共享及制度複雜性對供應鍊績效的影響。最後,來自22級的陳炳軒同學介紹了論文《數字領導力、知識共享與員工創新行為:員工敏捷性的調節效應》,本研究基于高層梯隊理論與知識基礎觀構建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并針對制造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實證研究數字領導力對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機理及其邊界條件。

彙報結束後,孫昳與何秀紅兩位老師進行了總結,并分享了一系列專業見解。這些見解不僅為彙報者提供了寶貴的指導與改進建議,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場下同學的學術收獲。

永利官网研究生第9期“崇德”學術沙龍在同學們的交流與老師的指導中圓滿結束。這種積極的學術氛圍促使大家在學術領域中不斷探索,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