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上午,永利官网第六期崇德學術沙龍分别在陽光校區7-536教室和7-513教室如期舉行。本期沙龍特邀梅啟煌老師和葉佳鑫老師擔任指導嘉賓,10位同學展開學術分享,現場互動熱烈,理論與實踐深度交融。

分會場7-536教室,首先洪子涵同學以《雙邊收益共享與兩部收費契約下的全渠道協調策略》為題,通過構建博弈模型分析了線上線下渠道的利益分配矛盾,提出“動态契約+數據共享”的雙軌協調機制,為全渠道供應鍊效率提升提供新思路。随後,劉曉雅同學彙報了論文《Benefit of Consumer Showrooming for a Physical Retailer: A Distribution Channel Perspective》,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消費者“展廳行為”雖導緻短期銷售分流,但能顯著提升實體店的品牌認知與長期客戶黏性。谷新瑤同學帶來了《Optimal selling format considering price discount strategy in live-streaming commerce》的論文分享,結合動态定價模型與消費者心理阈值,揭示了“限時折扣+互動引流”組合策略對成交效率的顯著影響。

孟洪培同學的論文《同群效應、市場力量與企業綠色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基于中國上市公司面闆數據,實證檢驗了行業同群壓力與市場競争強度對綠色技術投入的交互影響。研究發現,适度競争環境下同群效應可顯著驅動企業綠色創新。孫美怡同學分享了《研發合作夥伴的網絡地位和焦點公司的創新績效:知識溢入視角》,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揭示了合作者的中心性與結構洞特征對企業知識吸收能力的差異化影響。

梅啟煌老師以嚴謹的學術視角與豐富的指導經驗,針對五篇論文的研究設計、方法邏輯與理論貢獻逐一點評,從“破題立意”到“落地生根”全程為同學們把脈問診,為未來學術論文寫作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方法論指引。

分會場7-513侯豪情同學以《區塊鍊對建築供應鍊韌性的影響:中介調節模型》為題,聚焦全球化背景下建築供應鍊韌性(CSCR)提升路徑。針對傳統供應鍊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與信任危機問題,研究提出區塊鍊技術可通過增強透明度與協調性破解困局,并通過構建中介調節模型揭示供應鍊整合與環境不确定性的調節機制。張越同學在《綠色雙元領導力與綠色供應鍊整合對可持續績效的影響研究》中,結合高層梯隊理論與資源基礎理論,實證解析了綠色雙元領導力的平衡互補機制。

沈忱同學探讨《供應鍊數字化、創新能力與組織敏捷性:制度化與整合的調節作用》,基于動态能力理論提出供應鍊數字化通過創新思維驅動敏捷性的路徑。通過對201家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數字化顯著提升創新能力并間接增強敏捷性,而供應鍊整合正向調節這一過程,制度化則産生抑制作用。周璇同學聚焦《政府補貼對快遞包裝供應鍊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運用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拟制造商、消費者與回收商三子系統互動。袁緣同學在《環境信息披露下供應鍊網絡的綠色創新産出實證分析》中,基于1048家A股上市公司數據,揭示供應鍊網絡力與凝聚力對綠色創新的雙刃效應:二者單獨作用正向促進創新,但過度交互易引發信息超載。

葉佳鑫老師在總結中充分肯定研究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并就模型變量選取、政策适配性等提出優化建議。現場師生圍繞區塊鍊應用場景、綠色領導力培育等議題展開熱烈讨論,學術氛圍活躍。

本期沙龍彰顯了管院學子立足前沿、回應現實的學術擔當,為供應鍊數智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注入新動能。學院将持續搭建跨學科交流平台,推動學術成果向産業實踐轉化,助力新時代供應鍊體系創新升級。